今天是7月17日,是我们潮阳实践队开工的第三天,也是进行义工培训的第二天。
早上,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我们和一些初中生、小学生一起学习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然后,讲师为我们讲解了在当代社会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解读。在今天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还与大愿义工的协会会长一起探讨了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疑惑。
在今天的培训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现代科技对于生活,对于文化的影响。讲师告诉我们80年代科技并不发达时候的乡下生活。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电灯不是很普及,电风扇也是种奢侈品。但是,人们住在一起,家家夜不闭户,邻里有事相互帮助,有吃的相互分享。夏天乘凉,大人们席地而坐谈天说地,小孩们三五成群嬉戏打闹,其乐融融。对于这种生活我也是深有共鸣,因为小时候我也是住在这种“合院”里,大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但是这些年,这样的记忆却不复现了。“大家”没了,人们搬进了水泥钢筋森林。有了电视电脑,一家人也不怎么沟通了。电灯代替了蜡烛,却少了看书的人。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便捷。但我们有了键盘,也有了“提笔忘字”,有了聊天工具,有了微博,也有了“网络孤独症”,可以吃各种的美食,可以穿华丽衣服,但还有多少人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诚然,科技进步之势不可挡,科技发展之潮不可逆,可是科技当以人为本。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机器中注入“人”的思想呢?为什么不能让这些机器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拉近我们的生活距离?以人为本,少一些机器的冰冷而多一些人情的温暖,让科技不只是为生活服务,更要为我们精神世界服务。做为一个工科生,或许有些人将来会去建设高楼大厦,会去制造飞机汽车,会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态度与想法融入到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砖头瓦片里面,用我们的手与脑去创造一个高效便捷却有“人,情,味”的社会呢?